山路及特殊路況的駕駛第二部份:上路
熟悉車況若使用的這一輛車是自己很熟悉的,這一段可以直接跳過。若是熟悉這型車,但不是這輛車,加註 * 者最好還是參考一下。因為在山路及特殊路況的駕駛時幾乎所有的專注都用在處理路況,若車況不熟,將增加很多精神負擔,甚至反應不及,造成掃興甚至遺憾。當然,第一部份的行前準備工作是不可少的。車輛的大小上車前先觀察車輛的長寬高,若有加裝頂架,特別注意頂架加上裝載物的總高度,並注意突出物(後視鏡、車頭鏡、車尾鏡、絞纜機、拖車鉤等)的大小與位置。估計重心位置,並由輪寬估計對傾斜的靜止耐受度。注意煞車器最低點的距地高,及排氣管開口的高度。觀察底盤的相對最低點(可能不只一個),以及它們的位置與距地高。注意車輛的軸距,及車頭端與車尾端的距地高。坐上駕駛座,調好座椅、後視鏡(必要時車頭鏡、車尾鏡 )後熟悉從駕駛窗、側窗及各個鏡觀察到的車輛大小與位置,並注意各項觀察不到的死角。這些動作的意義有些相當直接,就不再多作說明;有些在後面的敘述將有解釋。特別提醒的是平常開慣轎車的人,當使用箱型車或休旅車時常常忽略車輛的高度;開慣箱型車或其他有大面積後視鏡車輛的人,當使用轎車時容易忽略後視鏡的死角。 操作元件的位置及操作法有些常見到的舉例如下:各種重要開關(車燈、喇叭、雨刷、空調、車窗、定速器等),例如:日規小型車輛多半將車頭燈、小燈與方向燈開關合併於方向盤左側的綜合開關操作桿,但近遠燈切換有的是前推遠燈、後拉近燈、近燈再拉閃光,有的卻是開大燈時後拉交互切換近遠燈,不開大燈時後拉閃光,歐規車卻常將車燈開關直接置於儀表版上,甚至有用腳踏開關來切換近遠燈的。 手煞車(或鎖車踏板或鎖車閥):多數(左駕的)小型車的手煞車常是在駕駛座右側,直接拉起,略上拉按鈕放下,有些箱型車是在儀表版右側下方,直接拉出,順時鐘方向旋轉(有些甚至要同時按鈕)放回,有些(特別是自排豪華轎車)不用手煞車而在駕駛座左側壁旁有鎖車踏板,直接採下,拉儀表版左側下方的解除開關解除,中大型車有些手煞車操作同上述(但有些手煞車位於駕駛座左側),但有些是使用鎖車閥,向上扳起作動,按鈕下扳解除。 踏板:油門、煞車、離合器踏板的位置、距離與高度,或是一些特殊的踏板,例如前述的鎖車踏板、少數歐規車的近遠燈切換開關與少數中大型柴油車的排氣煞車踏板的位置。附帶一提有些(特別是全氣壓煞車系統的大型車)煞車踏板為著地式的,踩踏時建議右腳跟著地,以腳尖控制,不要像踏懸空式踏板般整腳踏下去∼∼否則全體乘客將會向司機鞠躬的。 變速桿:多數(左駕車)的變速桿位於駕駛座的右側,少數位於方向盤的右側(有些電子自排車沒有變速桿,而是使用按鈕開關),手排車要特別注意檔位的分佈(特別是中型以上的柴油車)與有沒有特殊的倒檔保護(例如多半的車要先回到正中位置才能切入倒檔,另有些要往下壓或將變速桿握把下的 "環" 提起或按鈕),自排車要注意哪些檔位之間切換要按鈕或側拉、二檔檔位會不會在一二檔間換檔、超比關閉開關(O/D OFF)的位置與操作法、是否有特殊模式 (Economic/Normal/Sports 或 Normal/Snow) 開關及其位置與操作法。 其他:例如有些舊型化油器的車輛有阻風門 (Choke) 開關,有些中大型柴油車有解壓拉桿、怠速調整開關、緊急熄火鈕與預熱器(於啟動時使用),有些四輪驅動車種有二輪/四輪(甚至有高/低)模式切換開關,中大型客車的車門或貨艙開關,中大型柴油車的排氣煞車 (Exhaust Brake) 開關(要注意是完全手控或是有條件作動),有些大型車的電磁煞車開關,有些大型車有煞車水冷開關等(伙伴們大概不會遇到的,有些超重型的大貨車還有高速檔/低速檔,配合前五倒一的變速箱,即所謂的前進十檔倒退二檔)。 最初的一段路*剛拿到車,最初的行駛最好能在路況單純的地方。試試看油門的鬆緊與引擎的反應,試試看煞車的靈敏度,試試看離合器的臨界點(放開開始接合的點)的位置與鬆緊及離合器行程與動力傳輸變化的關係(手排車),變速桿的檔位切換是否有特殊的 "撇步"(特別是在變速桿機械已有磨損的手排車:理論上檔位切換應該是 "H" 路徑,若不是直線就是直角,實際上老車常需要在轉角處加個圓弧,甚至轉個小圈。有時越用力朝直線或直角推拉願難如願,手放軟一點反而容易操作)。在熟悉這些狀況前,"文雅" 的駕駛:油門、煞車輕輕採,離合器慢慢放,是必要的。瞭解車輛直行時的輪胎的路徑,必要時在沒有安全的顧慮下試著壓車道間的反光片來確認。以慢速轉幾個 "直角彎" 來瞭解轉向的特性,必要時可找安全的空地測試最小迴轉半徑。特別提醒的是平常開慣 "有車頭" 車輛(例如轎車)的當使用平頭車輛(例如箱型車)時常有習慣性的過早轉向;相反則常有過晚轉向。當然在這些行駛當中也要注意是否有異常的聲音、震動與氣味,如果有的話,設法找出並排除問題。有時一趟出去,駕駛工作由幾位伙伴分擔。例如下課後從高醫出發,運將A可能從同盟路或自由路到霧社,運將B接手後可能就要直上力行產業道路了。很明顯的,A有充足的時間與機會去適應,B接手就立即要面對可能的考驗了。除非B對適應各種車輛的經驗非常豐富,不然若能在正式上路前讓AB都有機會適應一段路,或A出發經國道三號到草屯,B接手到霧社再上力行產業道路都將會是較好的安排。 一般駕駛"遵守交通規則"、"路權優先.安全第一"、"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收聽警廣、掌握方向,讓一讓世界多美好",甚至 "天堂唯一的廁所——全神貫注"...... 這些大家已經很熟悉,就不多說了。特殊駕駛上坡行駛在距離長的上坡段,特別是陡坡,要隨時注意車輛的引擎溫度。若有過熱現象,先安全停車,若因故障引起,適當地排除故障。若不是,打開引擎蓋,讓引擎空轉直到溫度降至安全的範圍。若是引擎直接帶動冷氣壓縮機的中小型車輛,在接近過熱時關閉空調可改善情況(甚至必要時犧牲舒適,將空調出風口調到擋風玻璃位置,關 A/C 開關,溫度調到最熱,風力全開也可幫助散熱)。此外,對於接近爬坡力極限的狀況,暫時關閉空調對引擎出力也有幫助。若裝載實在超過引擎負荷(或運將的上坡起步技術),則考慮先分裝,越過了陡坡再重新裝載。自排車對於上坡絕大部分的狀況是使用D檔,讓變速系統自己去調控。在單純的長上坡段當發現變速箱相當頻繁地在兩個檔位間變換時則建議將變速桿移至較低的檔位,若無法確定是那個檔位則逐漸降檔(→ O/D OFF → 2 → L)直到現象消失。另外要注意的是在陡上坡中停車再開時,要注意可能的倒滑現象:必要時以手煞車輔助啟動。若有回到N檔再要啟動,進入D檔後要待油壓系統 "鎖定" 變速齒輪(約一秒鐘,可感覺車身輕微衝擊的震動)後才可以加油門及放開手煞車。注意:使用油門與D檔讓車輛在斜坡保持靜止是要避免的壞習慣,很容易造成變速箱過熱而損壞!對於開慣同型手排車的運將要提醒的是因為自排車以扭力轉換器 (torque converter) 來取代離合器,當加速(特別在上坡或高負載)時反應會比手排車遲鈍很多。因此在上坡段若要超車或相關加速應變時要特別考慮這項特性。 若經過一段劇烈的陡坡(例如大禹嶺→武嶺)後,建議讓自排變速箱休息一下:停好車輛,置於P檔,讓引擎空轉幾分鐘。因自排變速箱使用扭力轉換器連結引擎和變速箱,在劇烈的陡坡時引擎高出力以高的轉速輸入至扭力轉換器的泵輪 (pump) 端,因渦輪 (turbine) 端需要極大的扭力在極慢的轉速下工作著,這時高速的自動變速油由泵輪葉片離心端衝擊低速轉動的渦輪葉片,且經渦輪葉片導槽轉為逆向,沖到被單向離合器 (one-way clutch) 固定的導輪 (stator) 上的葉片,再被導輪葉片極大的角度轉為順向進入泵輪中央,藉此來增大扭力(即扭力轉換器的 "扭力狀態")。在增大扭力的同時也會讓裡面的自動變速油溫度飆高。且引擎在高負荷下產熱增加,散熱水箱溫度增高,通過水箱底部的自動變速油散熱管散熱效率因此也會受到影響。停車時保持引擎空轉才能將變速箱內的油送到水箱底散熱,且引擎水套內的水也能送到水箱散熱。 手排車對於上坡首要的是熟悉 "上坡起步" 的技巧,且不同於在教練場的公式演出,要能在不同的坡度甚至有凹凸不平或轉彎處執行:熟習離合器臨界點與行程/扭力傳輸特性、油門反應/引擎出力與瞭解車輛總重量是重要的。 在單純的長上坡段檔位的選擇以引擎扭力能負荷並稍保留應變能力的最高檔為原則。和平地行車相比,相同速度範圍,坡度越陡所需的檔位越低。在上坡過程中看到前面坡度變陡,提早退檔準備是必要的:退檔時離合器快踩,放離合器進入臨界點後動作稍慢點且在離合器接合時較平地換檔再多一些油門,這樣操作對於行車的平穩很有幫助。在必要時可以使用雙踩離合器換檔的技術。對於坡度或速度需不斷變換的上坡,選擇在這範圍內的最低檔位:寧可讓緩坡段扭力過剩,不要在陡坡段扭力不足,甚至造成失速(stall,引擎的出力不足支持負載,通常發生在引擎於該轉速下的扭力輸出不足以應付該檔位該速度下的行車扭力需求。症狀為引擎劇烈震動,發出爆震 [knocking] 聲,加油門時爆震現象更明顯,但轉速不太會增加)。若在上坡過程中若稍感扭力不足(通常是由於難以察覺的逐漸變陡)或因任何理由降低了車速到了該檔位的扭力臨界,除非幾公尺內馬上可見坡度減緩,要毫不猶豫立即退檔。若發生失速,直退兩檔(例如3→1)是應考慮的。失速在小排氣量的汽油引擎更要特別強調:這種引擎輸出扭力對轉速很敏感,引擎轉速一降低,輸出扭力馬上大幅下降。若應變不及,將車輛停定了再重新 "上坡起步"。這時若不小心讓引擎熄火了,第一時間內要緊踩煞車(特別對於一般使用真空伺服補助煞車的中小型車。因引擎熄火後煞車真空伺服器沒有新的真空供應,只有作動一次的機會,踩放煞車後第二次再踩時失去動力補助會變得很重了),停住車子拉好手煞車並做好必要的防止倒滑措施,重新啟動引擎再重行 "上坡起步"。對於一檔不是同步嚙合齒輪的大型的車遇到很陡的坡,若發現二檔推力仍不夠,又不容易切入一檔時,先安全停車,切入一檔,再 "上坡起步"(不必慌張,通常這種變速箱一檔都有非常大的齒輪比,例如 Nissan UD UA50T: 6.326-3.910-2.174-1.353-1.000-0.731-6.490R, 平常行駛以二檔啟動,在陡坡用一檔可以很容易啟動,拉高引擎轉速後再換入二檔)。 手排變速箱正常操作不會有過熱需要休息的顧慮(只要引擎不過熱的話)。但使用油門與1或2檔半踩離合器讓車輛在斜坡保持靜止是要避免的壞習慣,很容易燒毀離合器片造成打滑或更嚴重的損壞! 下坡在下坡路段,要注意控制速度。相同時速下要預留比平地更長的煞車距離。行駛於長的下坡段,盡量使用低速檔發揮引擎的牽引力,避免過度使用腳煞車,以免煞車系統過熱失靈(許多山路的重大車禍,包括 20020330 許多伙伴仍心有餘悸的那次事故,都和煞車系統過熱有關。這類事故的共同特徵是經過一段下坡路後聞到燒焦的臭味,司機忽然發現煞車失靈,甚至踏板踩下去軟綿綿的,一踏到底。事故後檢察官相驗時竟然煞車好像又好了,常讓人驚嘆 "見到鬼")。對於坡度或速度需不斷變換的下坡,選擇在這範圍內的最低檔位:寧可在緩坡段略加油門,不要在陡坡段多踩煞車。中大型的柴油車多配備有排氣煞車(但要注意多數的排氣煞車為條件作動型,若踩下離合器或油門,或空檔狀態,將自動暫時解除),甚至有些大型車配備有電磁煞車,這些設備都能有效幫助下坡時的車速控制。若中大型車有煞車水冷系統的,在腳煞車使用較多的路段可以打開開關灑水散熱。 自排車在長的下坡時依據坡度、載重、路況等,動態選擇 O/D OFF,2 檔,甚至 L 檔,使得在行駛中除了必要的狀況外不必採煞車可以將車速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目前再聰明的自排車遇到下坡還是無法做到 "自動排檔")。注意 2 或 L 的最高速限:通常約在 90km/h 和 50km/h,因車而異。超過時大部分的自排變速箱會暫時不換檔,無法提供預期的引擎煞車效果;少數(特別是較早期的機械控制式自排箱)則會造成嚴重損壞。需要使用 2 或 L 而車速太高時,先使用腳煞車降低車速再換檔。 但請注意自排車因使用扭力轉換器,引擎煞車牽引力遠不如手排車強,有時切入 2 或 L 時車速又會因牽引力不足而超過速限,導致跳離低速檔,這時牽引力會瞬間變小。因此自排車遇到陡坡時要盡量減慢車速。若無法慢行,只能盡量以腳煞車配合降低車速,並隨時注意有無煞車系統過熱現象與必要時的停車讓煞車系統散熱(這就是常跑山路的人不喜歡使用自排車的部分原因)。 手排車對於一個坡原則上該用幾檔上就用幾檔下,但也是要依據坡度、載重、路況等選擇適當的檔位。在下長坡過程中若覺得速度仍控制不下來,可考慮降檔;若能在進入陡坡前預先降檔會更好。但下坡中因速度較快,降檔的切入有時較不容易,可考慮使用雙踩離合器換檔的技術。踩下離合器換檔時車速會因重力加速度而增加,必要時適當使用腳煞車控制車速再降檔。有些中大型車的變速箱若一檔不是同步嚙合,在極少的陡坡需要退到一檔而車輛行進中不容易切入時,先停車再切入。 彎道一般公路行車對於彎道要注意視野的範圍與車速的控制,山區行車更是如此。在山路上通常路面較窄小,彎道的視野常受到山壁、樹木甚至雲霧的阻擋:提高警覺、減低車速、善用轉角處的凸面鏡(如果路旁有裝設的話)、適當地使用喇叭與燈光(特別在陰暗、雲霧或夜間)都是必要的。在台灣設備較完善的山路在路的右邊裝置有黃色的反光板,左邊有紅色的反光板,且在有急彎處設有黃底黑色 "<" 或">" 記號的大型反光板,配合開亮車燈,對陰暗、雲霧或夜間的行車很有幫助。在車速的控制方面,要配合視野與路況:原則上進入彎道前要減速。理論上特別是後輪驅動的車輛在彎道曲率漸減時略加油門,利用轉向過度 (over-steering) 的特性可使轉彎更順暢:但這項技術要考慮連續彎路時進入下一個彎的速度,且絕對不可超過物理極限以免導致輪胎滑動甚至車輛翻滾,強烈建議除非很有把握,或在有經驗的伙伴嚴謹指導下,不要輕易使用。 在視野寬廣處若沒有來車且有足夠應變的時間與距離,必要時可以稍微截彎取直,減少車輛晃動的不適,但在條件不足時絕不可嘗試。在沒有路面中線的狹窄道路(例如南橫大部分高山路段)行駛遇到轉彎,特別是視野不好的地方,要注意一切可能的來車跡象,盡量靠右。若駕駛中大型車輛轉彎非超過路中央不可時,依視野的狀況必要時以燈光或喇叭示警,應讓來車先行,或確認得到來車的讓道才可進行。 在山路的行駛,常遇到Z字型的陡上坡或陡下坡(例如南橫的唯金段就有幾個)。遇到Z字型上坡,手排車若有可能,進入彎道前就先選好檔位(含必要時的退檔)並加速,維持合理的較高速度過彎,再視實際情形決定是否換檔。若無法在較高的速度下轉過大彎,或過彎時或過彎後發現推力仍不足,視情形退檔,或安全停車再開。當然自排車在上坡段原則上就使用D,變速箱會 "自動排檔"。Z字型下坡不論手排自排最重要的是控制車速,若彎前彎後的坡度都可以用某低速檔控制,過彎時只要放開油門,用(各種)煞車略微降低車速(原則上不踩離合器),過彎後放開煞車就可以了。若需要退檔,有可能的話在入彎前先退好,若過彎時才發現過彎後更陡需要退檔時,先以煞車控制住車輛過彎,並將車速降低至比合理值更低一些(為退檔手排車踩離合器時的重力加速度或自排變速箱的特性預留),過完彎後才退檔。其他要領,請參考本文 "上坡" 及 "下坡" 段的說明。 待續...... |